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

2020-02-23分类号:F326.1

【作者】蒋凌霄  安悦  谭雪兰  米胜渊  熊亚东  谭杰扬  
【部门】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从种植结构类型以及种植比例变化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过程、格局与调控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出现12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且有22个县市区转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区域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单一的双水稻型向多元化的作物种植结构转变。②种植比例变化较大,双季水稻种植比例降幅最大,而蔬菜的种植比例增幅最大。1987年共有3种作物存在显著的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而2016年共有4种作物存在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蔬菜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文章认为,长株潭地区未来可通过减少单一型增加组合类型,实现组合型内部元素多样化,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带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种植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调控路径  特色作物  长株潭地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19、41571168、41601097);;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ZDB015、14YBA209);;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8A102);;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90521)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