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操作类型差异与制造类公司的杠杆响应机制变化
2020-02-21分类号:F822.0;F425;F406.7;F832.51
【部门】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金融资源结构错配和高金融摩擦效应会显著制约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操作对制造类公司的实际杠杆率影响,并在政策实践中引发"杠杆率悖论"和"杠杆率背离"等诸多困扰。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类型划分和频次汇总,以及同期1047家制造类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不同货币政策操作类型的微观杠杆率影响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货币宽松有助于制造类公司降杠杆,货币紧缩的微观杠杆率影响则不显著,既印证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也证实了"杠杆率悖论"的现实困扰;(2)强化金融监管和推动市场完善均存在显著"降杠杆"功效,说明克服"配置失灵"和减轻"金融摩擦"对于制造业降杠杆至关重要;(3)适度的货币宽松有助于放大金融监管和市场完善类操作的降杠杆功效,而市场完善类操作较之于金融监管类操作更不容易受到地方执行层面的干扰。
【关键词】货币政策 制造类公司 金融加速器 金融摩擦 结构性去杠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能过剩背景下的杠杆率悖论与货币政策选择”(17XJC790015);;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体系效率的统计测度研究”(2019LZ03)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科学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