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楠微扦插繁育体系的建立
2020-02-20分类号:S792.24
【部门】浙江农林大学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人民政府
【摘要】【目的】以闽楠Phoebe bournei近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多种方法建立闽楠微扦插繁殖体系。【方法】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对胚褐化的影响,以及抗褐化剂和吲哚丁酸(IBA)对近成熟胚萌发和无菌苗微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闽楠近成熟胚褐化的主要部位为子叶,子叶切除后胚可以萌发但不能正常生长,添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抑制子叶褐化有明显效果且不影响胚的萌发。近成熟胚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1)IBA+2 g·L~(-1)PVP,萌发率最高可达89.71%。无菌苗微扦插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5 mg·L~(-1)IBA+2 g·L~(-1)PVP,顶芽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3.86条,平均根长1.56 cm;侧芽生根率为60.27%,平均生根数为1.55条,平均根长0.85cm。筛选出的3号株系的繁殖系数达24.40。【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闽楠良种繁育提供参考。图2表6参16
【关键词】树木育种学 闽楠 微扦插 褐化
【基金】浙江省农业(林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6-2)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