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不同还田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0-02-20分类号:S154.5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 广元市朝天区林业和园林局
【摘要】【目的】研究稻草不同还田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在5 m×5 m的样方内,以未进行稻草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调查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稻草还田后5个月,不同还田量[0.8(T_(20))、 0.4(T_(10))、 0.2(T_5)和0 kg·m~(-2)(ck)]处理下耕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194只,隶属于3门11纲19目44科,平均密度4.45×10~5只·m~(-2);稻草还田处理后的样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明显增加(PT_(10)(30)>T_5(28)>ck(17)。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土壤动物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稻草还田2个月后T_(20)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稻草还田后5个月T_(10)处理优势度指数最高。【结论】农业生产上稻草切碎后覆盖还田宜选择0.8kg·m~(-2)还田量。图3表2参24
【关键词】土壤动物学 稻草还田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0457);;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9YYJC1544);; 四川省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资助项目(JGYQ2018032)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