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护强度测度*——基于1994-2016省际面板数据
2020-02-15分类号:D922.5
【部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Deakin etc.(2007)的度量办法并对之加以改进,本文首次在省际层面对中国劳动保护强度进行了度量,获得了劳动合同标准化、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劳动合同执行与解除、集体议价制度、劳动争议处置等5个维度的劳动保护强度指数。度量结果显示,1994-2016年间,中国劳动保护强度总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同地区之间在劳动保护强度上存在差异。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相比较,劳动合同的执行和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指数的趋同性和稳定性最好,而劳动合同标准化、集体议价制度、劳动争议处置这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劳动保护强度差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劳动保护政策 劳动保护强度测度 新劳动合同法 地方劳动保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劳动者议价能力测度及其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71673180);;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经济转型期劳动者议价能力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2016BJB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