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赤腹鹰巢址选择和繁殖成效的影响因子分析

2020-02-15分类号:Q958

【作者】王龙祥  隋金玲  马强  
【部门】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北京林业大学保护区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赤腹鹰的巢址特征、巢防卫行为和繁殖结果,分析赤腹鹰的巢址选择机制和繁殖成效,揭示影响赤腹鹰繁殖成效的主要因子,为其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赤腹鹰巢防卫行为的不同强度,将其分为4个巢防卫等级,并记录10 min内的鸣叫次数;收集巢址参数,包括树种、巢离地高度、胸径、海拔、树冠面积、坡位、坡度、坡向、巢前方视角、巢距道路距离、巢距房屋距离、巢距水源距离、半径20 m样圆内的植被特征。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6和2017两年的5—8月,共发现赤腹鹰繁殖巢51个,对其中35个巢进行红外相机监控,累计拍摄监控照片661 306张。其中,2016年赤腹鹰的孵化率为71. 4%(n=77枚),雏鸟存活率为78. 2%(n=55只); 2017年的孵化率为82. 5%(n=63枚),雏鸟存活率为61. 5%(n=52只)。通过检查红外相机中的监控照片发现,赤腹鹰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卵或者雏鸟被捕食,捕食者包括王锦蛇(n=9巢)、松鸦(n=1巢)和黄鼬(n=1巢)、凤头鹰(n=1巢)。巢树与道路的距离越远,雄鸟的鸣叫次数越多(r=0. 68,n=12,P
【关键词】赤腹鹰  繁殖成效  巢址选择  巢防卫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4MA014)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