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两种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船捕捞效率标准化分析

2020-02-13分类号:S932.4

【作者】刘尊雷  杨林林  袁兴伟  严利平  张辉  程家骅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是开展渔业资源状况评价、物种保护和管理等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当调查方式发生变化时,维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原位试验获取不同调查方式的捕捞效率校正因子(fishing power correction, FPC)成为资源状况评价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通过平行拖网对比试验分析了科学调查船“中渔科211”(试验船,下同)和生产性渔船“浙嵊渔10201-10243”(标准船,下同)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对不同种类或类群的渔获率差异。结果表明,试验船和标准船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38.98±92.14) kg/nmile~(2)和(392.68±474.76) kg/nmile~(2)。标准船主要种类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95.44±299.66) kg/nmile~(2)和(40.83±145.17) kg/nmile~(2);试验船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和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平均渔获率分别为(29.21±73.81) kg/nmile~(2)和(23.34±33.85) kg/nmile~(2)。2种调查方式对不同种类的渔获率随深度变化而出现分化,其中总渔获率、鱼类、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8个类别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甲壳类、鳀、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5个类别变化趋势相反;头足类、小黄鱼、龙头鱼在各深度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这种变化与网口垂直扩张和所在水层位置有关。均值比和Kappenman方法估计的总渔获率FPC分别为0.35(95%置信区间为0.24?0.61)和0.43(95%置信区间为0.27~0.70),各种类渔获率均值比结果显示,FPC变化范围在0.03~2.61,其中总渔获率、鱼类、头足类、小黄鱼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对上述种类的资源丰度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进行数据校正。标准船以近底层种类为调查对象,尤其在捕获经济种类方面表现出优良性能,但对完整生态系统代表性较弱。试验船适合浅水区调查,在深水区由于网口垂直扩张不足,且网位存在上浮现象,难以反映近底层生态系统。
【关键词】东海  资源调查  捕捞效率  底拖网  平行试验
【基金】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东海区近海渔业资源调查(125C0505)”;; “中日暂定措施水域渔业资源调查(2018)”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