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稳定性对崂山湾增殖放流种类甄选的设想
2020-02-13分类号:S931.5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摘要】合理选择增殖放流种类是实施增殖放流的首要环节,也是确保增殖放流效果的前提条件。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增殖放流种类甄选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本研究采用数量与生物量累积曲线法(ABC曲线),通过分析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鱼类与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探讨增殖放流种类的甄选,研究发现:(1) 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鱼类群落结构都相对简单,稳定性差,基本处于扰动状态;(2) 2013─2015年春季和夏季崂山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较鱼类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稳定性较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3) 崂山湾鱼类与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年度与季度对比发现,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口虾蛄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在春季和夏季崂山湾游泳生物群落结构中起着重要的维稳作用。总体而言,崂山湾鱼类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大,相对简单,虾蟹类丰富了该水域的渔业资源,使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相对更合理,甄选该海域增殖放流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实践证明青岛市每年春季在崂山湾放流的三疣梭子蟹,增强了该海域夏季游泳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旨在为水产生物增殖放流种类的甄选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群落结构 增殖放流 种类甄选 崂山湾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0905);; 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2018SDKJ0501);; 农业农村部财政项目“海洋牧场示范区效果评估”;; 农业农村部黄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