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沿岸春秋季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2020-02-07分类号:S93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站上海海洋大学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摘要】浙江沿岸是我国重要渔业生产海域之一。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头足类在浙江沿岸渔业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根据2014—2016年在春秋季(4月、5月、11月)浙江沿岸进行拖网调查,选取其中的头足类渔获,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秋季浙江沿岸在近年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以及分析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并利用生态学方法对头足类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三年调查共鉴定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7科10属,优势种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火枪乌贼(Loliolus beka)、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长蛸(Octopus minor)。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分布呈现出时空差异,在春季(4—5月)北部站点以长蛸为主,其渔获率明显高于春季以剑尖枪乌贼为主的南部站点,秋季主要为多钩钩腕乌贼和火枪乌贼为主,2016年的渔获率明显低于前两年;聚类分析将不同年月和地区站点划分为两大群组,不同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长蛸对群落区分度贡献最大,同时对群落空间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种群的洄游可能是影响浙江沿岸头足类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头足类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浙江沿岸 时空分布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702346);; 浙江省科研院所专项(2016F30018,2017C32031);;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LOF 2018-02)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