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项目治理模式对示范区农户带动的影响——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为例
2020-01-25分类号:F322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
【摘要】[目的]农业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在我国由来已久,其治理模式和制度体系正面临转型,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辐射带动更多小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尤为重要。[方法]以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例,探讨示范项目治理模式的转型及对示范区农户的带动机理,并基于301个示范区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不同项目治理模式对示范区农户带动的影响。[结果]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正在经历从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主导模式的转变;市场主导的治理模式在带动农户直接参与标准化生产方面,要优于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具体而言,市场主导模式中,"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基地+标准"模式,要优于"公司+农户+基地+标准"模式。此外,该研究进一步发现,农业标准化宣传、产业化程度、技术准入门槛、集约化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同样会影响示范区农户带动。[结论]因此,应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承担示范项目,并提升中介组织的协调和推广能力,从而积极形成市场导向的多元治理格局。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 市场主导型 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农户带动 治理模式
【基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农业标准化项目“农业标准化制度建设前期研究”(201170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统计方法与标准研究”(201410235);; 山西省优秀博士来晋工作奖励资金科研项目“山西省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耦合机理及协同发展研究”(SXYBKY201801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