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明是非”与“别真伪”——对清末民初文史研究取向的检讨

2020-01-21分类号:K092;K25

【作者】姜萌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摘要】中国学术思想界在甲午惨败后出现了对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进行深刻批判的动向。他们肯定西学、批判中学的本意,是要为衰弱的中国寻找救亡图存药方。意想不到的是,对传统学术的新认识却开启了中国人文学术的去价值化运动:"六经"从辨明"是非"之基础,转变为只是考辨"真伪"所需之材料。胡适、顾颉刚等人继承发展了这种意识,突显"别真伪"的价值,引领了民国文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转型导致的道德价值危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显现。一些学者在"学以载道"传统的基础上,期望中国现代学术能汲取中西学术文化的精华,熔铸适宜现代中国的"国民道德"。重"求真"的学术研究取向,和构建现代道德伦理的社会期望之冲突,构成了清末民国时期文史之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困境。文史之学是该"别真伪",还是"明是非"?这是中国现代人文学术从业者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人文学术  道德价值体系  去价值化  学术认识论  国民道德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