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氏刺尻鱼性逆转的配对诱导及组织学观察
2020-01-20分类号:S917.4
【部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农村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摘要】本研究通过人工配对方式对福氏刺尻鱼的性逆转进行了诱导,并从形态学和组织学层面对其性逆转过程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氏刺尻鱼的性腺分为纯雌鱼卵巢、纯雄鱼精巢和雌雄(♀/♂)兼性期性腺3种类型。性腺均先分化为卵巢;性逆转发生于第Ⅱ期卵巢阶段,通过1大1小配对诱导1~2周时,大个体雌鱼第Ⅱ期卵巢停止发育并逐渐萎缩,在卵巢壁和产卵板上逐渐分化出雄性生殖细胞,性腺内雌雄生殖细胞共存,形成兼性期性腺,即为雌雄同体阶段;配对诱导3周后,兼性期性腺完全分化为早期精巢,完成性逆转,个体成为功能性雄鱼;配对诱导4周后,性逆转的雄鱼精巢和小个体雌鱼的卵巢发育成熟,开始排精产卵。本文还分析了福氏刺尻体长、体重与性逆转的关系,并对性逆转过程、特点及可能的诱导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福氏刺尻鱼人工繁育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揭示其性腺发育及性逆转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福氏刺尻鱼 配对诱导 组织学 性逆转
【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01451);; 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AT170304);; “十三五”厦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16PZY002S18);;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390064,201910390047);; 集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39033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