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水分供应量与灌溉方式对花榈木容器苗生长及节水节肥的影响

2020-01-20分类号:S792.99

【作者】姜顺邦  韦小丽  
【部门】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省林业学校  
【摘要】[目的]研究水分供应量及灌溉方式互作下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及节水节肥效应,探讨花榈木容器苗最佳水分供应量及灌溉方式。[方法]以花榈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供水量设置80%,70%和60%田间持水量3个水平,供水方式设上方喷灌和底部渗灌2种方式,共6个处理,养分按照不同苗龄最适需求量进行供应,进行为期11个月的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花榈木容器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生物量,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育苗基质的电导率(EC)和基质养分流失量,并分析各处理的用水量。[结果]不同供水水平下,2种灌溉方式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均以80%田间持水量处理表现最优,其苗高、地径、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较60%田间持水量处理分别高21.14%,22.34%,18.20%,48.22%和39.26%;在60%和70%田间持水量梯度下,幼苗因遭受水分胁迫,其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80%田间持水量处理,且上方喷灌方式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大于底部渗灌。在上方喷灌条件下,8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苗木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尖数分别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2.320,2.287,2.304,2.477和1.829倍;底部渗灌条件下分别为2.208,2.214,2.398,2.474和1.771倍。在80%田间持水量下,花榈木容器苗生理生化指标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较小;但在60%田间持水量下,上方喷灌明显阻碍了花榈木容器苗的正常生理作用。在70%和80%田间持水量下,底部渗灌方式的上层基质EC明显高于上方喷灌,但苗木并未受到伤害;当水分供应量处于60%田间持水量时,灌溉方式对育苗基质EC的影响不明显。与上方喷灌相比,3种供水水平下底部渗灌处理节省的N、P、K、S、Ca、Mg分别为(23.253~35.966)、(8.672~17.571)、(16.622~24.133)、(0.296~0.414)、(3.733~6.706)和(1.004~2.675)mg/株,节约用水8.6%~34.3%。[结论]从提高容器苗质量及节水节肥效应考虑,花榈木容器苗培育供水量以80%田间持水量最佳,灌溉方式以底部渗灌较好,营养供应采用分苗龄定量供给。
【关键词】花榈木  容器苗  供水量  灌溉方式  节水节肥效应
【基金】贵州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百层次人才(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661);; 贵州省国际合作项目“珍贵用材树种花榈木精准化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研究”(黔科合外G字[2012]7012号)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