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共同体的式微与重塑?——以浙江象山“村民说事”为例
2020-01-20分类号:D422.6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当前农村社会面临村社共同体式微的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村社治理主体缺位、村民主体性缺失,这致使村社组织松散、发展动力不足。乡村治理研究的社会基础讨论对此未能提出具体的分析和解决之道。浙江象山以"村民说事"为核心的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从村社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即治理主体、村社内交往单元与身份认同等方面所进行的制度努力,开辟了重塑村社共同体的路径。吸纳村社成员中经营能力强、社会威望高的村社精英进入村治主体,并利用驻村干部来消减村干部间隔阂、化解干群矛盾,重建村社组织力;通过"党员联户"制重新激活党员这一治理要素,充分发挥党员联系群众作用,重塑村社内交往单元;将贴合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说"加以制度化,既克服干群间信息不对称、增强彼此间信任,又增进村民互动关系、强化村社集体意识,最终使村社共同体得以重塑。
【关键词】村民说事 村社共同体 乡村治理 浙江象山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集体村社制的制度优势研究”(项目号:17BKS052);;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项目“村社共同体视角下乡村治理实践机制研究”(项目号:18-19CJ02)的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观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