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20-01-19分类号:S451;S966.12;S511

【作者】郭瑶  肖求清  曹凑贵  江洋  袁鹏丽  孙自川  刘卿君  汪金平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双水双绿研究院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a(RC1)、2a(RC2)、4a(RC4)和9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关键词】稻虾共作  稻田种养  生态农业  稻田  杂草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绿色防控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8YJ0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8YFD0301304);; 湖北省生态循环农业创新体系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