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生态系统服务
2020-01-16分类号:S157
【部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自1950s以来大规模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举措,在减少入黄泥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坡面、沟道的水文过程和物质迁移过程等,改变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时空分配格局,在土壤保持、粮食供给、水文调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贡献。本文系统综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发展演变,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水土过程的作用机制及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探讨了新形势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面临的问题、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应加强维护和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工程措施与植被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时空配置,以维护黄土高原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系统服务 水文过程 土壤过程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94;4156111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建设项目(RCEES-NLJS-2019-03)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