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农区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0-01-16分类号:F323.8
【部门】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中国创造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减贫人口和减贫效果均较显著,在世界反贫困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作为中国贫困人口众多的典型区域,开展整体性、系统性解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地理探测器等工具,以356个贫困空间单元为基础,通过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农区呈现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②黄河流域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整体和上、中、下游各地区所受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经济因素对贫困解释力较强,部分因子交互作用呈现"1+1>2"的互补增强效应;③黄河流域农区致贫因子各异,且作用强度不同,呈现出自然贫困→经济贫困→社会贫困的变化态势,而社会贫困难以改善自然贫困,最终形成"贫困循环怪圈",其中自然因素是贫困发生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因素是贫困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社会因素则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黄河流域 农区贫困 影响因素 空间异质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72)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