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气候与土地覆被变化的若干特征

2020-01-16分类号:F301.2;P467

【作者】郑景云  文彦君  方修琦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  
【摘要】根据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灾害、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旱涝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的改变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从长期变化视角简要讨论了这些变化与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决口改道的宏观关系。主要结论有: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与干湿呈显著多尺度周期波动,且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极端旱涝发生频率存在阶段性差异。至公元初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被开发为一个垦殖范围与今相近的农业区,其自然植被分布极为有限,且其后的农耕垦殖强度虽有大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因素变化相互交织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水沙输送平衡、河道淤积和河床稳定,是引发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重现"筑堤—淤积—悬河—决口改道"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认识可为进一步科学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下游地区河流安澜的关系提供历史背景依据。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  过去2000年  气候变化  极端旱涝  土地覆被  农耕垦殖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4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036;41831174)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