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放流活动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2020-01-15分类号:S931

【作者】吕其明  张晶晶  高彦洁  吕振波  王田田  于君宝  王庆孝  
【部门】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滨海湿地保育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烟台市水产研究所  
【摘要】为了研究贝类增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年5月(增殖放流前)、8月(增殖放流后),对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调查。在调查海域,5月叶绿素a整体呈现近岸泥滩—离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优势种是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威利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羽纹藻(Pinnularia sp.)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8月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与5月有明显的不同,高值区出现在离岸,硅藻依然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演替明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海洋斜纹藻(Pleurosigma pelagicum)、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是优势种群。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5月盐度与氨氮是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重要因素,8月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演替明显,贝类增养殖对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耦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叶绿素a  贝类增养殖区  环境因子  套尔河
【基金】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LMEB2017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黄河三角洲典型河口湿地生态网络构建及其资源环境效应”(U1806218);;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河口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技术”(2017YFC0505902);;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培育计划”项目“蓝黄两区滨海资源与环境团队”支持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