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准转移、结构嵌入与信用离散——近世货币变迁中的白银问题

2020-01-15分类号:F822.9

【作者】邱永志  张国坤  
【部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元明以降,白银逐步成为举国上下的基准货币,深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路径。围绕白银货币化至货币白银化的历史源起、动态过程、促动机理及影响评价等问题,学界存有广泛争议。本文认为在宋金元时期白银货币化向货币白银化的演进过程中,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铜钱基准"的陵夷并转向"白银基准"的内在变动过程。宋金时期白银在"铜钱基准体系"中的作用不断上升,金元之际白银价值基准地位初步确立,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明代白银通过均则折纳、加耗、折价等形式成规模并结构性地嵌入贡赋体制,并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一道形成了难以逆转的货币白银化态势。对于中国以银为核心基准的近世货币结构而言,结合信用制度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西欧新兴国家信用日益聚合的趋势下,中国社会呈现出信用离散的特征。国家信用层级的缺失、金融技术与构架的迟滞及称量银本身所致的信用外在化、记账单位的紊乱是其最明显的表征,中西方金融体制在信用层面发生日益显见的分流。
【关键词】白银  基准  贡赋  替代  信用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转向‘白银时代’:元明货币流通体制的转型”(批准号:2019T12056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转向‘白银时代’: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的形成”(批准号:2018M640603);; 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元明变迁视野下的明代货币流通体制转型研究”(2018KY09);;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清铜钱体系的式微与重整”(批准号:JJ19205)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