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2020-01-15分类号:S154.1;S541.9

【作者】张耀全  邓长芳  罗珠珠  牛伊宁  李玲玲  蔡立群  谢军红  马欣  
【部门】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主要草种,其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本研究依托布设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苜蓿栽培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14、12、5 a)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排放特征的影响,同时从土壤温度、含水量及酶活性的角度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对以上温室气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苜蓿地为CO_2和N_2O的排放源,CH_4的吸收汇;在测定期内CO_2排放速率表现为6月最高,1月最低;N_2O排放速率表现为7月最高,12月最低;CH_4吸收速率表现为7月最高,3月最低。CO_2累计排放量表现为5 a> 14 a> 12 a,5 a苜蓿地较12 a苜蓿地和14 a苜蓿地分别显著增加16.60%、13.01%(P 12 a> 5 a,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 0.05);CH_4累计吸收量表现为5 a> 12 a> 14 a,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析综合增温潜势发现5 a苜蓿地增温潜势显著高于12 a和14 a苜蓿地。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O_2排放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和水分(R~2=0.870),N_2O排放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R~2=0.930),CH_4排放通量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和脲酶含量(R~2=0.962)。
【关键词】苜蓿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脲酶  过氧化氢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67、31860364);;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18JR3RA175)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