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化肥零增长行动对农业污染的减量贡献分析——基于GM(1,1)模型及脱钩理论

2020-01-15分类号:X71;X52

【作者】张田野  孙炜琳  王瑞波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摘要】2015年2月,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深入分析该政策在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农业产地环境改善及农业绿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借助灰色GM(1,1)模型及脱钩理论,模拟若无该行动实施时我国的化肥施用情况,探讨该行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减量贡献。研究发现:(1)我国化肥实际施用较模拟值减量明显;氮肥、磷肥及复合肥的实际施用量较模拟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复合肥的增长幅度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2)化肥零增长行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意义重大;行动实施3年(2015~2017年)内的化肥污染排放减量占2014年总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上。(3)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后,农业生产对化肥投入的依赖大大减弱;近几年农业生产与施用化肥导致的面源污染间逐渐表现为强脱钩状态,两者呈反向变化。(4)从施肥结构看,氮肥、磷肥均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并保持基本稳定;复合肥脱钩指数虽有所下降,但仍未改变弱脱钩状态。(5)在空间层面上,各省区的农业生产与化肥面源污染之间的脱钩状态总体向好,东北、西南以及东南部区域农业生产对化肥投入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山东、江苏等5个农业大省已实现完全脱钩。最后从提高化肥利用效率,调整施肥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统计体系等角度提出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肥零增长  农业面源污染  GM(1  1)模型  脱钩理论  空间分布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专项经费“农业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项目(ASTIP-IAED-2020-05);;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研究”(Y2018ZK43)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