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PM_(2.5)重污染期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和来源
2020-01-15分类号:X513
【部门】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摘要】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_(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_(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_3~-、SO_4~(2-)、NH_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_3~-、SO_4~(2-)的摩尔浓度与NH_4~+拟合度较好,NH_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_3~-和SO_4~(2-)基本被NH_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_4~+与NO_3~-和SO_4~(2-)主要以NH_4NO_3和NH_4HSO_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_4~(2-)和NO_3~-主要来自SO_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_3~-和NH_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洞庭湖 背景点 PM_(2.5) 水溶性离子 后向轨迹
【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20171BAB214010);; 东华理工大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KT2015101);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BK2016108)~~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现代化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