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刈割频率对黄土高原陇东苜蓿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2020-01-15分类号:S541.9
【部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摘要】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量、分枝数累积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一次刈割,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 EE、 Ash和NDF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相关分析显示,在一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以及CP、Ash、NDF和ADF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1)。综上所述,多次刈割较一次刈割提高了苜蓿产量,并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陇东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刈割频率 营养品质
【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_17R50);;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9-33);兰州大学“双一流”引导专项-队伍建设经费-科研启动费(508000-561119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472);; 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XDA2010010203);;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课题(2014CB138706);; 2018年度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8ZD2FA009)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