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逆周期因子”提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吗?——基于时变溢出指数的实证研究

2020-01-12分类号:F832.6

【作者】彭红枫  李鹤然  罗宁欣  
【部门】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摘要】为了对冲外汇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市场中的羊群效应,中国人民银行于2017年5月26日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基于TVP-VAR模型,构造了时变的溢出指数,通过量化分析方法考察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准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导致人民币中间价对其他汇率的溢出效应降低,中间价的基准地位被削弱。第二,从整个人民币汇率体系来看,"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提高了汇率体系的总体溢出水平,系统的联动效应增强。第三,"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对短期汇率体系的影响大于对长期汇率体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逆周期因子"的构成,实现逆周期与保持中间价基准地位并存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逆周期因子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TVP-VAR模型  时变溢出指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民币加入SDR、一篮子货币定值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均衡研究”(16ZDA032);;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项目(ts201712059);; 山东省“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LJKZ20183)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国际金融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