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及中心式治理
2020-01-09分类号:F323.8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我国精准扶贫正处于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退出标准,从而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结合贫困村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关系,即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及其相互间关系,建构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行动者的行动受结构位置和行动者个体理性共同影响。在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中,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作为治理主体是结构中间位置,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分别处于结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村干部、驻村干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形成差异性的结构关系,表现为"行为性强联结关系""结构性强联结关系""结构性弱联结关系"和"行为性弱联结关系"。同时,由于围绕贫困户脱贫的压力型目标,使贫困村治理呈现出中心式治理的结构特征。贫困村中心式治理特征的优化,关键是发挥贫困户的主体性地位,提升非贫困户的参与性,强化村干部的治理角色,从而实现贫困村的治理有效。
【关键词】精准扶贫 贫困村治理网络结构 结构位置 中心式治理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G2017D17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博培育项目(2019YBZZ055)
【所属期刊栏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