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演化识别
2020-01-06分类号:F592.7
【部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文章基于省际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非线性MS模型,探讨以2008年作为模型中结构突变点的合理性,捕捉中国东中西部区域以及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率在"扩张区制"与"收缩区制"之间转移变迁的客观规律,识别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经济以2008年为分水岭,2008年之后,无论是东中西部区域,抑或是具体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波动性减弱,不确定性降低,且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高平均增长率与低平均增长率等均在突变点后发生显著变化。文章将2008年视为模型中蕴含"结构突变点"的时间节点,进而计算得到的估计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旅游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2)东中西部区域旅游经济主要存在3个扩张期,分别是2001—2002年(WTO效应期)、2004—2007年("非典"恢复期)以及2010—2011年(金融危机回暖期)。中国大部分省份均经历了以上3个扩张期,且多数省份提前经历第三个扩张期并且更为持续。因此,各省份的扩张期大体为2001—2002年、2004—2007年与2009—2012年。(3)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各异。近年来,东部区域旅游业处于疲软状态,缺乏发展动力,东部区域省份旅游经济平滑概率或处于"收缩区制",或在0.5附近浮动,扩张状态不显著;中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态势稳定,未来出现高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中部区域省份旅游经济较为低迷,在2008年之后不具有明显的扩张期;西部区域以及各省份的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但是未来将伴随较大波动。
【关键词】区域旅游经济周期 动态路径演化 结构突变 非线性MS模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15YJC7901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线性状态空间混频数据模型在中国第三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71573104);;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项目“非线性状态空间混频数据模型在第三产业结构演进与升级研究中的应用”(2019FRLX10)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旅游学刊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