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0-01-05分类号:F323.89;F842.67
【部门】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计量与预测研究中心
【摘要】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关注"三农"政策的经济绩效,更需要关注目标群体的主观感受。鉴于此,本文基于个体效用函数,构建解释"新农保"政策影响主观效用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2015年三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模糊RD模型和RD-DID模型考察"新农保"政策与农村老年人主观效用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且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两种方法保持稳健。进一步,基于中介效应方法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新农保"养老金能够有效降低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强度并增加其消费水平,但其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主要渠道仅与劳动供给强度降低有关。
【关键词】新农保 主观福利 劳动供给强度 消费水平 生活满意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地确权影响农业资源配置的理论机制、效果评价及支持政策研究”(18BJY134);;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土地制度变迁、农业生产力与产业结构转型”(XLYC1804010);; 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团队项目“微观计量方法与应用”(DUFE2017T04)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问题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