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崂山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2020-01-02分类号:Q948.8

【作者】柴然  冯娟  陈碧鹃  夏斌  孙雪梅  王晓晓  陈聚法  崔正国  曲克明  
【部门】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青岛市崂山区自然资源局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2017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在该海域设置15个监测站位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海区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2门31属6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绝对优势门类,共25属60种,甲藻门(Pyrrophyta)有6属9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732.10~1142.19)×10~4 cell/m~3,平均为937.15×10~4 cell/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2016年最高峰出现在秋季;2017年最高峰出现在夏季;空间分布上,春、夏2个季节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不大,2016和2017年相似性高达70%左右,但夏、秋季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较大,相似性仅为40%左右,这主要与环境因子变化有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与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系数最高,最高值为0.536,其次与之相关的双因子组为pH与COD、COD与无机氮(DIN)、溶解氧(DO)与COD。因此,崂山近岸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关键限制因子为COD、pH、DIN和DO。
【关键词】浮游植物  崂山近岸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2016YFC0503600);; 国家基金委–山东省联合基金项目“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U1606404)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