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

2019-12-28分类号:S626;S641.3

【作者】李宝石  刘文科  李宗耕  张玉彬  查凌雁  周成波  邵明杰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设施农业节能与废弃物处理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了探究新型栽培方式下甜椒苗期CO_2的排放量和排放日变化特征,明确新型栽培方式下最佳的蔬菜减排栽培模式,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土垄栽培、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SC)标准垄、SSC矮垄3种栽培模式的内嵌区和土垄栽培、SSC标准垄、SSC矮垄的整个垄部进行连续地取气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时间段内,设施甜椒苗期的CO_2的排放通量呈现单峰型,与室内气温、地表下5 cm深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CO_2的排放通量呈现昼高夜低的现象,在白天,土垄的垄部CO_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高,为325 mg/(m~2·h),SSC标准垄的垄部CO_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164 mg/(m~2·h);在夜间,土垄的垄部CO_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高,为110 mg/(m~2·h),SSC矮垄的垄部CO_2的排放通量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78 mg/(m~2·h)。土垄的CO_2的排放通量日变化波动较大,SSC栽培的CO_2的排放通量日变化较为稳定。此外,3种栽培处理的根区温度日变化趋于一致,峰值滞后于室内气温1~3 h,但3种处理的根区温度数值有所差异,SSC标准垄相较于更有优势。综上所述,SSC栽培模式有利于设施蔬菜的减排效应,对于日光温室中设施蔬菜的栽培技术具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设施菜田  CO_2  排放通量  昼夜变化  基质栽培
【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BY085);;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D0801001)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