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催芽温度对紫色马铃薯种薯萌芽、植株生长和结薯大小分布的影响

2019-12-28分类号:S532

【作者】黄涛  梅猛  沈学善  屈会娟  杨勇  杨铮  余丽萍  王西瑶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催芽温度对马铃薯生产和结薯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1.5、10~15℃(室温)、20℃3种温度,进行播种前催芽处理。【结果】种薯萌芽速度随催芽温度升高而加快,催芽结束时,室温和20℃催芽处理,芽粗、芽长、芽数都显著高于1.5℃处理;种薯萌芽过程中,ABA含量呈下降趋势,催芽温度越高,下降速度越快,而IAA、CTK和G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播种出苗后,催芽温度越高,主茎数越多,但茎粗也越低;株高在植株生长前期随催芽温度增加而提高,在植株生长后期催芽温度越高,株高越低;室温和20℃催芽处理鲜薯产量分别较1.5℃催芽处理提高15.3%、15.6%,单株结薯数分别提高18.8%和23.9%,同时≥90 g薯块比例减少,30~60 g薯块比例增加,但并未对商品薯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播种前适当提高催芽温度可以提高群体数量,增加结薯个数,增加产量,改变薯块大小分布。
【关键词】马铃薯  温度  群体  结薯
【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扶贫高效作物紫色马铃薯‘单茎’的形成机理及其破除途径研究”(2018JY0626);;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紫色薯专用新品种提质增效生产技术研究”(2016GYSH-027);; “十三五”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突破性粮油作物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NZ0098-24);; 四川薯类创新团队项目(川农业函[2014]91号)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