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与共同富裕:基于超边际分工理论分析
2019-12-22分类号:F542;F323.8
【部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本文基于超边际分工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括两种粮食产品、一种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内的四部门三区域的城乡分工理论模型,探讨了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超边际一般均衡比较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有利于将更广大的农村区域融入由城市带动的城乡既有局部分工结构体系内,这能在推动城乡经济增长一体化的同时,提高城乡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城乡公路网络体系差距缩小以及局部分工结构内中间品和自产自销粮食品的固定学习费用越高,分工结构跳跃的交易效率"门槛"值就越低,越有利于由分工来降低固定学习费用的负面影响。此外,针对内在影响机理,本文发现,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带来的交易效率提升,有利于促进平均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力需求以及产品市场范围发生正向变化,这均有利于将更广大农村区域纳入到由城市带动的城乡既有局部分工结构体系内,以此形成完全分工的城乡一体化结构体系。本文从分工角度出发,为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有利于指导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城乡公路 网络化 共同富裕 劳动分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老龄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宏观和微观数据的定量研究”(71473134);; 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专题计划博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城市空间演化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城乡公路体系网络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动态分工演化机制研究”(2018)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南开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