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仔鱼耳石茜素络合物标记特征研究
2019-12-19分类号:S917.4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摘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以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结果显示,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均能被标记上。标记环在可见光及荧光下均能被观察到,其中,后者使用蓝色激发光(WBS)观察效果最佳。总体上,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好,矢耳石次之。ALC浸泡对鱼体的生存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与鱼体开始浸泡和结束均存在约12 h的时滞。浸泡标记过的实验鱼在经过长达60 d的恢复续养后,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LC标记效果明显且可长期存在。该方法对草鱼仔鱼的增殖放流标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草鱼 仔鱼 耳石 茜素络合物 荧光标记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JBFM06);; 农业财政专项(CJDC-2017-22)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