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亚跨境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以阿姆河流域为例

2019-12-17分类号:X826

【作者】陈桃  包安明  郭浩  郑国雄  袁野  于涛  
【部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生态脆弱性(EVI)的定量评估和长期分析,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极为重要。但以往研究很少对跨境流域这一特殊单元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阿姆河流域为例,选择反映研究区植被、水文、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11个指标,通过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了阿姆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利用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5年研究区EVI进行了定量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大部分区域处于重度脆弱状态,研究时段内重度脆弱性比例的平均值为46.40%;极度脆弱性占比在过去25年内呈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2.58%增加至2015年的16.97%,增幅为14.39%。(2)生态脆弱性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之间差异巨大,其中草地的EVI值变化最大,裸地的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林地的生态脆弱性最小;研究区生态脆弱程度整体表现为裸地>灌丛>草地>耕地>城市用地>林地的规律。(3)EVI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表明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主要位于低海拔地势平坦与高海拔坡度大的地区,而低脆弱性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3500 m或坡度15~25°的区间上。
【关键词】遥感  生态脆弱性评价  改进熵权法  时空特征  阿姆河流域  中亚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30101);; 亚欧大陆干旱带荒漠化研究(131965KYSB20170038)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