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锐齿栎林地上生物量分布
2019-12-15分类号:S718.5
【部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目的】生物量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估计碳储量的重要依据,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了解其森林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将为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固碳动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太白山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1.5 hm~2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木本植物数据和地形及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林分中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随生境、尺度和径级的变化规律。【结果】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是279.50 t/hm~2和217.81 t/hm~2,且不同生境中的地上生物量各有差异:在原始林土壤全氮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较小,而次生林中速效磷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也较小。同时,在原始林凹凸度较大的生境,其地上生物量较大。在相同取样尺度下原始林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次生林;而在同一块样地中地上生物量与取样尺度不相关。原始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第Ⅵ径级中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次生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在第Ⅳ~Ⅶ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次生林,而在第Ⅸ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小于次生林。【结论】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异质性、径级大小均会影响太白山锐齿栎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布。
【关键词】锐齿栎林 地上生物量 生境异质性 取样尺度 径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38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452016139)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