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等学校主体性地位——论招生改革的价值转向
2019-12-15分类号:G647.32
【部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高等学校招生的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认同、经济模式、教育基础,都会带来不同的高等学校招生样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体现出从"政治标准"、"分数至上"到"多元指标"的更迭。在这一发展路径的背后,是对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重视、对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的期待。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强化高等学校招生主体性地位,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路径的突破口。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改革的转向,应以澄清招生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发挥高等学校功用为要。在实践中,应以优化高等学校招生的工作机制为基点,以增强高等学校招生的匹配度为原则,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从而强化高等学校在招生环节的地位。
【关键词】高等学校 招生改革 招生主体性地位 招生自主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8JZD052)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