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竹出退笋规律及退笋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2019-12-15分类号:S644.2
【部门】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调查厚竹出退笋规律,探讨厚竹退笋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特点,为合理利用退笋、提高厚竹林的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厚竹竹笋的高生长过程,统计出笋量和退笋量,测量竹笋高度,总结厚竹出退笋规律;并采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定退笋不同阶段营养成分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质元素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分析退笋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1) 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厚竹出笋量分别为1 171、818和575株,出笋规律呈正态分布曲线,且从出笋初期至末期退笋率升高。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50 cm以内,其中30 cm高度以下的退笋占比分别高达69. 81%、83. 60%、86. 09%,且在相同时间内,退笋高生长量低于正常笋。2)与正常笋相比,厚竹退笋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均下降,而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则高于正常笋,脂肪含量与健壮笋无显著差异(P>0. 05);厚竹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Mg>Ca> Zn> Mn> Fe> Cu,其中P含量表现为正常笋高于退笋,其余均是退笋显著高于正常笋(P
【关键词】厚竹 生长规律 退笋 营养成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177、31000289)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