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经济集聚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分析——基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视角
2019-12-01分类号:F424;F299.21
【部门】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研究院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环境经济集聚状况维持在"协调"以上,但东中西部呈现梯度分布。通过构建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了"两化"协调不仅有利于环境经济集聚的协调发展,而且抑制了工业化的不协调效应和逆转了城镇化的不协调效应。从空间异质性GTWR模型分析,内蒙古、辽宁、河南、海南、四川、陕西和青海的"两化"协调产生协调效应;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广东、重庆、贵州、云南和新疆的工业化呈现协调效应;吉林、黑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和新疆的城镇化产生协调效应。因此,提出应通过政策手段提高各地区"两化"协调度、加大资本投入与环境要素投入的协调程度以提高环境经济集聚协调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两化”协调 环境经济集聚 空间相关性 空间异质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的污染集聚效应及调控机制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71864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转移、环境规制与污染集聚——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分析”(71764007);;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美好生活需要’导向下制造业服务化升级路径研究”(GJJ180292)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