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营林地方性知识对生态环境维护的——以清水江流域加池苗寨为对象

2019-12-01分类号:F326.27;X321

【作者】杨军昌  李维嘉  
【部门】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贵州大学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  
【摘要】清水江流域历史时期的传统林业生产,既是流域苗侗民众立足环境、依托资源赖以生存的生计行为,又是人们基于生态环境维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而建构营林地方性知识的过程。其中,"林农"角色是生态环境维护的主体,"伐木技术"是生态环境维护的路径,"习惯法"和"乡规民约"是生态环境维护的保障,"民间信仰习俗"是生态环境维护的支撑。这一传统营林地方性知识体系具有累积性、系统性和长效性的特征,不仅使流域的木商经济长期保持发达的状态,而且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维护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挖掘清水江流域传统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智慧,并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里程,开创民族地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未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传统营林  生态维系  环境保护  清水江流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文献采辑、研究与利用”(16ZDA156);; 中国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贵州大学)“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与贵州乡村振兴重大问题研究”(2018GDGD-ZKY002)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