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及关系研究
2019-12-01分类号:X321;F299.27
【部门】河海大学商学院 无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无锡市2006—2017年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过去12年中,无锡市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先略有下降再逐年稳步上升,但生态文明综合水平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两者耦合协调度等级也从勉强协调上升到良好协调,其中2006—2008年为勉强协调阶段,2009—2011年处于初级协调时期,2012—2016年步入中级协调阶段,2016年接近良好协调等级,2017年已达到良好协调等级。随着耦合协调度提高,反映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子系统处于良性磨合期,但总体说来,其耦合协调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将生态文明的原则及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构建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采取措施协调好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作用机理 关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澜沧江流域多利益主体合作博弈机制与径流适应性利用研究”(91747208);; 江苏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省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16SYC-01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2016SJD790022);;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苏教〔2018〕12号);; 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无锡市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评价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14-B-16)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