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园土壤及香蕉植株不同组织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特征
2019-11-30分类号:S436.68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固体废弃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蕉园土壤、香蕉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间细菌组成有明显差异,假单胞菌属在抑病型蕉园样品中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导病型蕉园样品,是抑病型蕉园处理区别于导病型蕉园处理最为重要的生防菌。进一步从抑病型蕉园筛选到假单胞菌362株,其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导病型蕉园;但导病型蕉园样品中筛选的假单胞菌中具有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比例高于抑病型蕉园样品。[结论]蕉园土壤及香蕉不同植株组织是决定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一影响因素,土壤抑病能力对其影响不显著。抑病型及导病型蕉园土壤和香蕉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具有生防潜能的假单胞菌属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明显。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 抑病型土壤 内生菌 假单胞菌 可培养细菌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21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KJQN2017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18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0469,2018T110509)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