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奖机制下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2019-11-26分类号:F326.3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基于宏微观数据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基于2000—2016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全国108个牧区县肉羊养殖的宏观数据,分析牧区县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结合新疆8县158个农牧户微观数据,实证分析2012—2017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区在不同养殖模式、不同饲养方式下肉羊养殖的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效率变化。结果显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带动牧区牧业转型发展,对于稳定和提升牧区肉羊养殖生产效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牧区县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结束了年际间较大幅度的波动状态,呈趋稳增加态势,资本投入对牧区肉羊养殖具有显著影响;肉羊专业育肥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肉羊舍饲模式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但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自繁自育肉羊养殖技术进步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肉羊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C-D生产函数 Malmquist指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50325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ASTIP-IAED2019-01);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161005201901-3-6,161005201903-12);;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编号:CARS-34-22)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技术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