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研究
2019-11-25分类号:F327;F592.7
【部门】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
【摘要】[目的]从时空角度探讨农旅协调发展程度,为河南省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保障、农业集约化水平、旅游经济、旅游保障和旅游市场等几个方面构建了农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构成的组合法对指标赋权,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协调度,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95—2015年河南省农旅协调度从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 2007、2010和2015年各地协调度差异不大,郑州、洛阳和南阳3市的农旅协调度为中度协调,中度协调区域大致呈C字形分布,其余城市为勉强协调;协调度重心靠近郑州、许昌交界处,分布方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的方向性和集聚性不是很明显。[结论]根据各地旅游业、农业及农旅协调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差异性的农旅协调发展对策:以旅促农、以农带旅和旅农共进。
【关键词】农业 旅游业 协调发展 改进的TOPSIS法 标准差椭圆 河南省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192400410065);; 平顶山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