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木质林产品对丘陵山区“两山”协调发展的贡献及启示——基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案例
2019-11-25分类号:F326.27
【部门】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简要分析"两山"发展三种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与农户调查数据,介绍杭州市临安区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状况与主要做法,通过统计描述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丘陵山区具有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优势,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对"两山"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制定实施长期稳定发展战略并给以持续的政策引导,是实现"两山"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3)建立完善的非木质林产品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促进非木质林产品规模化与商品化经营,是实现"两山"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出建议:应积极鼓励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实现"两山"协调发展;政府与科研机构应该加强优良品种、经营方式、新产品开发等研究与示范;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与开发强度,以免因不合理开发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两山”理论 非木质林产品 协调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交易背景下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测度、影响机理与管理对策研究”(编号:71873126);; 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毛竹固碳能力及替代减排效应研究”(编号:2018qn0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林业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路径与政策选择(以浙江省竹产业为例)”(编号:2019131017)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