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蕹菜浮床对盐碱地池塘水质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2019-11-15分类号:S966.16
【部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摘要】2015年6—9月,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池塘开展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水蕹菜"复合种养模式试验。基于水蕹菜浮床的覆盖率,设计3个处理组:0%浮床(对照组)、5%浮床和10%浮床,并定期监测试验池塘水质和中华绒螯蟹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0%浮床组碱度、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和高猛酸盐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溶氧、pH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浮床组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0%浮床组浊度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10%浮床组的水质状况优于5%浮床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0%浮床组的中华绒螯蟹壳宽和体重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5%浮床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之间中华绒螯蟹产量和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10%浮床组水蕹菜产量显著高于5%浮床组。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10%水蕹菜浮床对改善水质、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水蕹菜浮床 水质 生长 盐碱地 池塘
【基金】上海市农委项目(沪农科推字(2018)第4-7号);; 上海农科创2017(A-03)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