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钱”问题再探
2019-11-15分类号:K249;F822.9
【部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清代东钱作为一种极具特点的地域性货币,最早来源于明末"行钱之地"所用的旧小实钱,其行用范围包含直隶东部26县、奉天全境、吉林大部分地区、黑龙江、蒙古以及山西部分地区。东钱称谓在民间形成较早,而官方称为"小数钱"。经过不断发展,东钱最终确立了制钱165文左右兑换小数钱1 000文的比价定制或惯例。从货币性质角度看,东钱的表现形式多样,短陌形式的虚拟钱法、纸券形式的官私凭帖、纸币钱票等不仅并存行用,还存在所谓制钱形式的"东钱",需要仔细甄别和区分。
【关键词】清代 东钱 地域货币 短陌 小数钱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转向‘白银时代’:元明货币流通体制的转型”(批准号:2019T12056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转向‘白银时代’:明代货币白银化与银钱并行的形成”(批准号:2018M640603)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