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的双重性:“恻隐之心”之所以成为可能
2019-11-15分类号:C912.6
【部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长期以来,即使从"同情"出发难以解决我与他人如何互为一体的问题,对"恻隐之心"的同情说的解读却依然是"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统治性观点。然而,由于儒家一种更深入的"识痛痒"的仁学的兴起,由于疼痛体验属于触觉而触觉又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特有的感觉"双重性"的特点,这使触觉的"双重性"揭示不啻成为解决"恻隐之心"之所以可能的真正答案。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恻隐之心"何以通向无间尔我的"一体之仁",同时也使"恻隐之心"所具有的诸如直觉性、知行合一、以生训仁以及存在论等等特性也相继无一不得以合理阐明。
【关键词】同情说 恻隐之心 触觉双重性 识痛痒的仁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身体哲学视域中的中西体育思想比较研究”(15BTY001)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社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