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下降之谜
2019-11-05分类号:F832.22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而现有文献对此现象还缺乏足够的解释。本文利用2008—2016年资金流量表数据,分解了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研究发现,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大,居民部门对国民储蓄率下降的贡献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民储蓄率的下降可归因于居民储蓄动机的变化、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和红利支出的增加、政府社会福利支出的增加和政府消费的刚性上升。由于剩余劳动力减少、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上述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因素都将是长期趋势。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这就需要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扩大消费和改善投资效率上。
【关键词】储蓄率 资金流量表 可支配收入 储蓄倾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与结构性改革”(13JJD790036)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学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