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农业生产率演进与农业补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2019-11-01分类号:F320;F812.8;F299.2
【部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摘要】诱致性变迁因素和强制性变迁因素是审视农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率变迁的主导理论。本文通过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刻画其变动规律与影响因素,发现传统的诱致性变迁因素并不能良好地解释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下农业生产率的变迁。本文基于1986~2017年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发现:(1)土地配置效率改进与留守农户平均生产率降低并存,后者部分抵消了土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2)城乡二元结构的"拉力"主导农业生产效率,到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距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农村内部农业生产率变动;(3)自上而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呈现出异质性效果,这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性改善农业生产绩效的重要抓手;(4)以农业补贴为主的各类农业产业政策的"推力"能够有效缓解城乡差距对农业生产率的负面冲击。新结构经济学的政策导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农业生产率 农业补贴 乡村振兴 城乡差距
【基金】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的资助;;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闽善公益基金”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村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