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改善慢性应激致抑郁症大鼠行为学表现及其机制研究
2019-11-01分类号:R749.41;TS201.4
【部门】江汉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摘要】为探讨坚果(核桃与甜杏仁)在抑郁症中的预防作用和机制.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测应激(CMS)大鼠模型模拟抑郁症,对大鼠进行强迫游泳(FST)、糖水消耗的抑郁症行为学测试,并运用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皮质酮(CORT)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部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蛋白激酶A(PKA)和蛋白激酶C(PKC)的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FST、糖水消耗的行为学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坚果产生延缓抑郁发生的机制可能与作用CORT途径无关联.对大鼠海马部的BDNF、PKA和PKC蛋白表达测定显示,模型组BDNF、PKA和PKC的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经预先给与坚果的各剂量坚果组,则拮抗了模型组BDNF、PKA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P<0.05).提示,坚果在预防抑郁症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KA、PKC激酶和增强BDNF蛋白水平的信号通路有关.因此,本实验结果初步明确,预先食用坚果可有助于延缓抑郁症的产生.这将为后续食用坚果类食物在预防抑郁症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坚果 慢性应激 抑郁症 大鼠 行为学表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00900);; 湖北省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项目(WJ2019M259);; 江汉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06020001)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